|
控制柜 YYTK-TLF4 客货两用透明仿真教学电梯
机房部分 厢轿门结构 井道
一、概述
YYTK-TLF4型客货两用透明仿真教学电梯,是为了配合大中专院校、技校、职业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培训电梯操作上岗证、电梯维修保养及物业管理等有关电梯专业和工业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实验演示教学设备。其外观采用透明进口有机玻璃材料,使学员更好地对电梯的使用,结构原理、运行原理、控制方式进行了解,培养出更多的电梯专业人才,以适应电梯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我公司经过多次现场考查,电梯生产厂家与电梯方面专家合作开发出仿真教学模型为客梯、货梯,其中客梯以1:1曳引式,开门方式为中分,货梯为2:1曳引式,开门方式为双折左开门,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直观地看到每一个运行机构运行状况。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进口可编程控制器(PLC日本三菱)进行智能控制和变频(VVVF日本安川调压调速调频驱动,其部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与实际电梯完全一样,并具有安全钳跟速器,超速安全保护系统。
1、YYTK-TLF4型客货两用透明仿真教学电梯,采用工业铝型材外框结构,底座与电梯井道一体化设计,结构美观大方,坚固耐用。
2、底座采用1.2mm冷轧钢板精制而成,并进行喷涂处理,底座含特制作万向轮,方便电梯移动。
3、电梯各重要部位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精制作而成,完全仿真真实电梯的所有功能。
4、电梯含语音报站功能,可隹确报出电梯所在站层,上位下位及超重等信息。
5、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由独立电梯电气配置柜来控。
二、电梯的基本构造:
1、机房部分:
包括曳引机、制动器、限速器、曳引轮、导向轮或复绕轮、手动盘车轮、控制柜、电源开关、轿厢照明开关、井道照明开关。
2、进道部分:
轿厢、轿厢导轨、对重导轨、对重架、 缓冲器、限位开关、极限开关、控制电缆、承行电缆线、限速器钢丝绳张紧装置。
3、轿厢部分:
轿厢、安全钳、导靴、自动开关门机、 平层装置、操纵箱、轿厢刚指令按钮、指层灯、轿厢照明、轿厢内检修盒及轿门组合而成。
4、层门部件:
厅门、召唤按钮箱、楼层显示器、门机械韧、电气联锁装置。
5、配电柜控制部分:
独立配电柜规格:800×450×1500mm,其中含总电源、控制电源、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接线板等设备。
三、电梯的基本功能:
A、超速安全保护系统:
当电梯发生意外事故时,轿厢超违或高速下滑(如钢丝绳折断,轿顶滑轮脱离,曳引机蜗轮蜗杆合失灵,电机下降转速过高等原因)。这时,限违器就会紧急制动,通过安全钢索及连杆机构,带动安全钳动作,使轿厢卡在导轨上而不会下落。
B、轿厢、对重用弹簧缓冲装置: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安全装置,当电梯国故障,造成轿厢或对重蹲底或冲顶时(极限开关保护失效),轿厢或对重撞击弹簧缓冲器,由缓冲器吸收电梯的能量,从而使轿厢或对重安全减速直至停止。
C、上、下限位开关:
在电梯井道的上、下瑞部安装此开关,并且安装在上、下极跟开关之内,起目的在于保护较箱不超出此范围,如果超出上跟位或下跟位,则电机自动停止,不在工作,跟
上、下极限开关区分在于此开关不会掉电。
D、厅门自动闭合装置:
电梯层门的开与关,是通过装在轿门上的门刀片来实现的。每个层门都装有一把门锁。层门关闭后,门锁的机械锁钩啮合,此时电梯才能启动运行。
E、层门连锁开关:
当所有层的门都关闭时,电梯可以升降,若有一层的层门开着,电梯即不能运行。
F、终端极限开关安全保护系统:
在电梯井道的顶层及底层装有终端极限开关。当电梯因故障失控,轿厢发生冲顶或蹲底时,终端极跟开关动作,发出报誓信号并切断控制电路,使轿厢停止运行。
四、主要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AC 380 +7% 50HZ
2、外型尺寸:宽1070mm×深1550mm×高2360mm
3、层站形式:客梯(四层四站四门)、货梯(四层四站四门)。
4、控制方式:可编程控制器(PLC)调压调违调频(VVVF)集选控制。
5、结构形式:四层站
6、可编程控制器(PLC):
型 号:三菱FXZN-64MR
输入电压:AC 220V 50HZ
输入输出点数:64点(32入,32出)
输出方式:继电器输出
7、变频调速器:
型 号:TE380 3007
输入电压:AC 220V 60HZ
额定电流:2.5A
功 率:1.2KW
8、曳引机:
速比:30:1
模数:1.5(蜗轮减速器)
9、拖动电机:
型号:JW5622
电压:AC 220V 50HZ
功率:180W
转速:2800r/min
五、实训项目:
1、轿厢启动与停止、点动控制实训
2、轿厢平层控制实训
3、轿厢门开、并控制实训
4、终端限位保护装置实训
5、限速保护装置实训
6、信号指示系统实训
7、语音报站实训功能
8、轿厢照明控制实训
9、电梯控制系统实训
10、电梯控制编程实训
11、电梯程序运行与调试实训
12、20多种电梯常见故障实训考核。
|